2014-06-23

On 下午1:17 by 1875songshan@gmail.com in
622日主日講道 聖經:希伯來書111-1239-40   陳美玲牧師

聖經當中的「信心」不是指自信,而是「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,對未見之事有確據。」對於希伯來書作者而言,信仰不是表面的行為,而是對於未來帶有深度的確信。當基督徒有此確信,無論生死、順境或是逆境,都能倚靠這個盼望堅持下去。
十一章第2節開始介紹幾位信仰前輩的故事,使我們看見他們如何倚靠盼望活下去。希伯來書作者給這些人的評價是這世界配不上他們」,不是他們愚蠢,而是他們知道自己在地上是「客旅」「寄居者」,不屬於世界,世界也不屬於他們,他們相信,上帝會為他們預備一座城,就是將來要回去的家鄉
透過這些人的故事,讓我們來思考,要如何在上帝的生命冊內寫下我們的故事:

.這些人為什麼能做出超越自己想像或能力的事?
    答案就是「因著信」,他們都是不完全的人,因此不可能倚靠自己完成這些事情。但當他們對上帝有信心,就有勇氣挑戰原本的自己。
十七世紀,住在英格蘭伊姆村(Eyam)的裁縫師收到從倫敦訂購的布料,不久後就過世。接下來兩個月,三十三個人相繼過世身。原來,當時在歐洲流行的黑死病病毒附著在裁縫師的包裹裡。在大家一籌莫展,計畫要離開伊姆村時,教會領袖威廉提醒,他們的離開可能會造成病毒更加篡延,他說:「我們將這個災難看為禮物,我們來證明,這世上還有良善和愛。」伊姆村的人開始「自行隔離」,周圍的村莊聽見他們的決定,也按時提供糧食,使伊姆村不致斷糧。一年後,伊姆村的人口只受下四分之一,但因著他們的行動,成功地阻止黑死病的流傳,保全整個英格蘭北部地區的生命。
因著他們相信上帝,便能立志行出信仰的美好。在你的故事當中是否讓人看出對上帝的信心?或者我們常以自己的軟弱來成為拒絕上帝的理由?當然,我們並不完美,但當我們相信上帝、願意被上帝使用,祂就要透過我們顯出美好的作為。

.「信心」和「為主堅持」是相關的。
    信仰不是一時的感動,希伯來書提出來的這些人,不是因為上帝賜福給他們,他們就信,他們與上帝建立的關係是長期的,甚至面對任何困難都不改變。一個對上帝有信心的人,就能突破個性、環境的限制,或者不為眼見所限,勇敢走出去,並且堅持到底。
1909年愛芙蓮(Evelyn Brand)和丈夫耶西,一起到印度做教育、醫療的宣教工作。剛開始七年,沒有人因為他們而信耶穌。直到當地部落的祭司生病,在沒有人願意照顧他的情形下,愛芙蓮和耶西挺身而出,照顧他直到離世為止。這個祭司在臨死前說:「耶穌一定是真神,因為只有他們兩人願意在我病重時照顧我。」並且將孩子託付給愛芙蓮和耶西照顧。因著這件事,村民開始好奇他們的信仰,便有人認識耶穌,越來越多人跟隨耶穌。他們繼續服事十三年,結了許多果子。後來耶西過世,愛芙蓮五十歲,人們本以為她會退休回到英國,但她繼續做工,當地人稱她「班德婆婆」。在七十歲時,她接到英國差會的通知,因為年齡關係,不方便再給她任期,但她仍然沒有離開,自己蓋個木屋,買匹馬作為交通工具。她七十五歲時,跌倒,摔斷骨盆,但在康復後仍然騎馬四處為主做工,一直到她九十三歲,沒辦法再騎馬,但她要村裡的壯丁以擔架擔她去傳福音,直到九十五歲過世為止。
在這對夫妻做工的前七年,看不見福音的成果,但當他們願意為主堅持下去,福音便從此展開出去。你的故事是否讓人看見為主堅持?一個為主堅持的人,便能夠在自己的職場、學校或家庭,寫出美麗的故事。
有個生意人,其做人以無情、驕傲出名,但又對宗教信仰相當虔誠。有一次,他告訴馬克吐溫(Mark Twain),他打算到聖地,好在西乃山山上大聲宣讀十誡。馬克吐溫說:「我有一個更好的建議,你應該留在波士頓,好好遵行十誡。」
勤讀聖經、參加查經班只能增加頭腦上的知識,但人們能否從我們的行為當中,看出你是堅持到底的基督徒?當我們願意堅持,人們就可以從我們的故事當中看見,我們所信的上帝是真實且是值得他們相信的。

.信心不是建立在現在可見的事上,而是對未來、還沒來到的事情帶著盼望。
高約四十幾層樓高的德國科隆大教堂,從1248年開始興建,對於當時的建築技術來說,這是極大的挑戰,後來也因著政治因素停建兩百年,直到1880年才完工,費時超過600年。建堂的600年前,這些建築師是否看見這間大教堂?沒有,當時只是計畫;但也不能說這些人沒看見,沒看見的話該如何建築呢?因此,雖然他們眼睛沒看見,但心中已看見這座大教堂的藍圖。
你的故事當中是否有你對尚未看見之事的藍圖?或者你是憑眼見而決定是否要有信心?「喬治穆勒」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信心的同義詞,在他擔任孤兒院院長時,曾記錄數千個憑信心得回應的禱告。在一個寒冷的早晨,孤兒院沒有任何食物,但喬治穆勒仍請工作人員將餐具擺好,然後他帶三百個孩子禱告:「感謝主!為我們預備豐盛的飲食,奉主聖名,阿們。」禱告完,傳來敲門聲,是一個麵包師傅,上帝在早上感動他要為這些孤兒烤些麵包。喬治道謝後,將門關上。沒多久又有人敲門,這次是位送牛奶工人,他的貨車在孤兒院門口拋錨,因此他問他們是否需要牛奶。喬治穆勒有信心,雖然他沒有看見,但是在他內心確信「耶和華以勒」。
十一章結尾,作者結論:這些信仰前輩臨死前雖然還看不見上帝的應允,但他們只憑盼望就能生出這麼大的信心,因此我們這些已經得到救恩的人,更應該要活出美好的見證。此外,信心是超越時間與空間,雖然他們活在舊約時代,但他們也和我們一樣,同得祝福。
請我們寫故事不是要我們寫回憶錄,而是去思考:我的一生是否對上帝有信心?我是否為主堅持信仰、服事?我是否真正相信將來更為美好的盼望?當人認真思考這些問題,就會去修正人生,因為你知道你既不是為別人而活,也不是為自己而活,你是因著上帝而活,上帝對你會有最美好的計畫。

講道錄音